平等院的歷史與修改記錄

若說平等院的歷史就是修理的歷史也不為過,到目前為止的歷史中數次進行的改修工程累積成了今天平等院的樣貌。平等院為藤原賴通於1052年建設完成。表現出優美華麗的極樂淨土世界的阿彌陀堂(鳳凰堂)與阿彌陀如來像將淨土信仰廣為傳播於當時的社會。
過去的境內比現在平等院的範圍還寬廣。但是,1336年與足利尊氏所率之軍征戰的楠木正成在平等院周邊放火,廣大的境內中多數的塔樓堂房皆燒失。所幸鳳凰堂並沒有被燒毀。
明應年間的1492年到1501年,為修復平等院而創建了淨土院。1640年建設了羅漢堂,1654年則興建了最勝院。1670年鳳凰堂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此時起,平等院的護持管轄便由淨土宗的淨土院與天台宗的最勝院兩宗擔任。
1698年的宇治大火造成了寺院的荒廢,鳳凰堂壁上優雅的壁畫也被胡亂塗鴉。之後到了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再度進行了修理與保護的工程。此時,修復了鳳凰堂的雲中供養菩薩像,昭和時代(1926年~1989年)也進行了大修。因為平等院的信仰與修復的歷史,除了鳳凰堂與阿彌陀如來坐像之外,梵鐘、雲中供養菩薩像、天蓋、鳳凰堂中堂壁扉畫等也接連被指定為國寶。
修復過程中,在製造裝飾品時使用了精巧的技術。另外,也進行了鳳凰堂前池塘的調查,從江戸時代地層中發現了一顆貴重的種子,並培育發芽開出「平等院蓮」,今天平等院的參觀者也可欣賞到這珍貴的蓮花。
2001年博物館鳳翔館開館。寺院周邊的都市開發雖同時不斷擴展,為了使人們在參觀鳳凰堂時可以體會到極樂淨土的世界觀,院方十分注意景觀的維護,例如欣賞鳳凰堂正面之時,背景沒有出現任何高樓大廈,藉此相信參觀者可以實際感受到平安時代的極樂淨土之美與人們傳承累積下的深厚信仰。